碳市场大动作!中办国办发文明确两大关键节点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在双碳领域引发高度关注。这一文件作为国家层面针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我国碳市场的深化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路径进行了系统规划,对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何此时发力碳市场建设?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号召,坚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市场作为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政策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已构建起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实现稳起步、稳运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活力也在逐步提升。但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需加快碳市场建设步伐。

2027年与2030年的碳市场蓝图

《意见》为我们勾勒出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清晰时间表与路线图。到2027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将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基本建成,同时还将打造出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显著、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对市场将会产生何影响?

覆盖范围扩大:文件提出依行业发展、降碳减污贡献等,有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与温室气体种类。更多行业纳入后,碳价信号能全面反映全社会碳排放成本,既引导低成本减排,又吸引金融资源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配额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设定配额总量,关键是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对碳排放总量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总量控制,稳妥推行免费与有偿结合的分配方式并提高有偿比例。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平衡供需,增强市场稳定性与流动性。合理确定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比例,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金融创新与主体拓展:金融产品创新上,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相关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碳质押等政策制度,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交易主体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推动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参与交易,适时引入非履约主体。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这些举措可提升碳市场活力。